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代表:后疫情时代,要如何完善医保、卫生、疾控等方面的政策短板

2020两会特别报道 中国医疗保险 2021-10-28

医保领域领先的新媒体平台

投稿电话:010-84221520

投稿邮箱:tougao@zgylbx.com

文章转载:010-84222990

关注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乌日图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要用大健康理念完善现行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向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延伸,实现疾病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实施健康管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和医保支出的低效,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


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决策部署下,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控制。同时也要看到,我们为应对疫情付出了巨大代价,暴露了疾控体系、卫生体系、医疗保障 制度以及社会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短板和问题。如何吸取经验教训,完善有关政策,改进相关工作,将是疫情过后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完善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凭借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优势和社会动员能力,采取严格的人群隔离和社会活动管控,使大多数人避免了被病毒感染,这种 “惹不起躲得起” 的措施既是迫不得已,也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有效办法。当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两点:一是我们并非是在医学意义上战胜了病毒,对新型冠状病毒根源和本质的认识,对相应的检测试剂、疫苗研制、药物研发等方面还有很多有待突破的地方,需大力加强医学研究;二是这次全球化的疫情是否会出现反复甚至常态化,以及病毒是否会进一步变异目前还不好说,严格的隔离措施暂时阻断了大部分人群接触病毒,但有可能会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只有增强全体人民的免疫力,才是根本的应对之策。要加大推进公共卫生疾控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日常的居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信息收集,以及疫情防控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实施防控等各方面的作用,动员、组织、指导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升全社会整体的抵抗病毒能力。



二、增强医疗体系对重大疫情的防治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尽管少数农村和偏远地区还缺医少药,但在很多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过剩。然而在这次疫情期间,一些地方的医院因传染病防治的门诊和住院床位少等各种原因不能满足新冠肺炎就诊需求,一度出现患者等候时间过长、难以得到及时救治的情况。在湖北等重点地区不得已采取临时快速建设火神山、雷神山等专门医院以及改建方舱医院等紧急措施,保证了患者及时收治。十七年前突发SARS时,各地也临建了很多  “小汤山医院”应急。但是,传染病等重大疫情风险始终存在,过去30年来全球就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新冠肺炎绝对不是我们面对的最后一次疫情,我们也不能总是用搞运动和打战役的思维来防治包括SARS、新冠肺炎等在内的各类传染疾病。


从长计议,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应该统筹考虑平时和突发重大疫情时的双重需要,打通救治和防控之间的隔断。所有的综合性医院,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在批准设立时就应明确要求,必须设立传染病专科,病房和病区的设计建造要能够满足平战结合的需要,在出现大规模传染病时,应该具备相应的防治能力。新建医院要符合地区医疗机构布局规划,科室设置不能只盯着那些挣钱快、收入高的专科。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信息应该互通共享,出现紧急情况时人员和物资能够统筹调配,不断提高整个医疗体系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评估决策和应急预警处置能力。国家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的资金投入,建立完善重大疫情医疗费用保障机制和制度安排。 


三、促进医疗保障范围向预防和健康管理延伸 

传染病和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多项研究表明,对这类疾病加强预防和健康管理是更为有效和经济的。在医疗保险具体政策上,应该将一些具有明确预防效果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项目包括体检以及健康教育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基本医疗保险不能满足于参保人员患病后的医疗费用按规定得到支付,而要有利于参保人不得病、少得病。要用大健康理念完善现行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向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延伸,实现疾病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实施健康管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和医保支出的低效,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同时,也不能满足于医疗、药品、医保现有的“三医联动”,而要将三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



四、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新型的健康观不仅仅指身体的生理机能正常,也包括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现代医学认为,除医疗以外,社会经济、健康行为、物理环境等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关国际组织提出“公共健康3.0”概念,强调通过社会动员并充分利用数据和资源解决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积极预防疾病发生。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疾病发生后的治疗,本质上是一种初级、被动的健康观和保障方式,特别是对许多大病的治疗和控制成本很高而效益很低,而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所以,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公民健康素养,提高健康管理水平,以及面对疫情等特殊情况下的良好心态,应该作为下一步改进工作和完善制度的重要内容。比如说,将疾病预防要求纳入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再比如,传统的中餐就餐方式存在卫生隐患,要在饭店和家庭中加大力度推广分餐制。另外,公众面对疫情出现恐慌以及焦虑、空虚、压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关机构要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疏导干预能力等。 



五、深化对绿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疫情发生后,科学家们对疫情源头开展了很多研究, 对于是否由动物传染给人,目前尚无确切结论。但值得思考的是,自有人类以来,我们就一直和动物共生共存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中。无论是动物或人感染病毒,肯定和人与动物所处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关。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触目惊心,对土壤、水、大气的污染,对危化品的滥用,对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自然形态的过度开发,等等, 必然会对动植物和人类本身造成影响。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病毒就可能会发生变异,由过去的典型性病毒变为非典型性或新型病毒,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安全。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树立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与自然界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具有紧迫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六、统筹兼顾经济短期恢复和长期发展

疫情使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促进消费是必要的。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刺激很容易提升杠杆率水平,积累系统性风险,所以投资、消费等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有利于经济短期恢复和长期发展之间做好平衡。投资政策在重视对当期经济拉动作用的同时,更要考虑长远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规划的既定目标。中央决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遵循了既定的经济转型目标。在具体实施中,政策要更加精准,要做好布局规划和产业细分,避免过于集中带来新的产能过剩。


消费方面,既要尽快恢复受疫情影响的消费需求,更要关注居民收入减少对消费的冲击。受疫情防控影响,年初以来的旅游、餐饮、酒店、零售、客运、房地产销售等行业受到了冲击。疫情缓解后,为了尽快恢复餐饮业,一些地方官员带头下饭馆,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发文要求关闭单位职工餐厅、鼓励职工外出就餐,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发放了福利、补贴等形式的消费券,并规定专项消费、限期花完。对于这些做法,虽然相关方面恢复经济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福利和补贴毕竟是短期的,现在大家都下馆子,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另外,仅对餐饮等少数服务行业采取刺激消费的措施能对整个消费发挥多大作用?所以,这些做法很值得商榷。促进消费还是要从大处着眼。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的生产经营下滑,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7%,建筑企业利润下降36.3%,服务行业利润下降更为明显。大量从业人员收入减少,这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因此,只有采取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扶持广大中小微企业维持运转,就业才能有保障,收入才能有增长,老百姓有了钱,自然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本文发表于《中国医疗保险》两会专刊)


原标题:两会代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几点思考

热点推荐



• 两会代表:未来十年,医保事业将高质量发展

• 两会建言:建立全面开放的个人养老金账户 调整医保基金支出结构

• 3大亮点,解析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疗保障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